精選文章



01-31-2022       
 「從共有財到NFTs」

數位文化一直是激進想像的來源之一,這種激進想像經常帶有難以置信的烏托邦特質,卻同時也具有迫在眉睫的實際可能性。至此,二種極度相異的視野在此聚合,並且在當前以破碎的方式被實現。

01-31-2022      
從共有財到NFTs:數位物件和激進想像

雖然未來要出現另一種將數位加以組織為資產的方式並非不可能(誰知道呢?),在此歷史時刻,共有財產和認證副本是目前所能被想像出來的激進變化方式,儘管這種激進變化不一定往好的方向發展。

02-28-2022      
非同質化代幣能否用於建立(超越人類的)社群?藝術家於日本進行的實驗

我在一九八〇年代初進入藝術界,得知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這位德國藝術家暨理論家,其作品常以社會、生態,以及精神議題為主題。我從博伊斯的能量流動(the flow of energy)世界觀當中發現了「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s)的方向性。

03-31-2022      
非同質化代幣的倫理式社會參與—不可能的任務抑或可實現的目標?

一座典型的白立方美術館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桑加(Lusanga)的前聯合利華公司棕櫚種植園舊址上落成啟用。這座美術館成功吸引了在這個「後種植園」(post-plantation)場所創建新生態暨經濟模式所需的資金與知名度。圖片來源:人類活動研究所與剛果種植園勞工藝術聯盟。

04-30-2022       
真正的加密貨幣運動

自從比特幣(Bitcoin)在大約十年前打破了關於貨幣的禁忌之後,加密貨幣領域也發生了許多事。我將在這篇短論中探討當今出現的一些科技政治(techno-politic)手段與許諾。我的見解與直覺來自於早期參與密碼龐克(cypherpunk)地下次文化的經驗。在此脈絡下,我曾編寫比特幣核心代碼,並為其開發提供建議,我幾乎是在無意中寫出後來成為《比特幣宣言》(Bitcoin Manifesto)的內容,我也發表過若干比特幣代碼的早期分支。

05-31-2022      
我的NFT首購,以及為何它不是一次改變生命的經驗

是個好問題!我當時對這股炒作熱潮抱持著懷疑態度,但同時對於能以第一手的實際經驗來形塑對它的看法,我也感興趣[2]。藝術家已經重新思考區塊鏈一段時間了[3]:該如何接觸這個幾年來,以「下一個可用於投機和形成破壞的重大網路科技」之姿出現而看似要取代WWW(全球資訊網)的科技,並將之運用於有意義的方面,像是某種不是受純粹金融獲利邏輯驅動的事呢?因此,我同意以參展做為實驗;身為藝術家,我會有機會以實際行動探索箇中(不)可能性,知道一些什麼,並找到其中的切入點和問題點,再以此進前。

06-30-2022      
貧窮愈來愈難有趣

身處這樣的一個地方中,金錢的確會感覺像是自由,因為它代表一種通用的通行代幣,將人與更廣大的物質和社會關係網絡連結在一起。在這樣的脈絡下,很容易就會把為爭取自由所做的崇高奮鬥,與大賺一筆的掙扎劃上等號。

07-31-2022      
航行於海盜猖獗的藝術之海

臺灣政治藝術家李紫彤,以其創作與在原住民族社群間田野研究的歷程出發,爬梳於現代國家的殖民體制中成型的財產權觀念。並探討如何利用區塊鏈與非同質化代幣(NFTs)、糅合原住民族解殖方法、科技社群的經營方法,將這些科技應用於解殖與自治的實踐。








科技與藝術的想像維度
Community of Arts &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