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更好數位未來的公眾平台—Tactical Tech







訪談與文字整理I陳品伊



10–22–2024

︎ 專題
︎ 20 Something

推動更好數位未來的公眾平台—Tactical Tech

Tactical Tech - A Public Platform Dedicated to Promoting a Better Digital Future


THE GLASSROOM


2023年的10月4日,Tactical Tech的執行董事兼共同創辦人Marek Tuszynski獲得了Mozilla Rise 25 獎項的肯定,這一獎項旨在表彰積極塑造網路成為更具道德性、負責任和包容性數位未來的藝術家、行動者和創意工作者等。Marek在Mozilla的專訪 1 幽默表示:「得這個獎是個有趣的經驗,尤其是對像我這樣一個社交媒體都沒有在用的人而言,到底是怎麼找到我的?」縱使Marek個人選擇不使用任何社交媒體,但作為一個推動更好數位未來的公眾平台,Tactical Tech持開放態度,活用各種社交媒體作為宣傳工具,與人群互動,同時也觀察社群媒體擷取資料方式。2023年也是Tactical Tech成立的二十週年,Mozilla Rise 25 的得獎榮譽慶祝及彰顯了Tactical Tech在推動更好數位未來所投入的努力和奉獻,以確保網路能夠成為尊重和維護人類價值與權利的空間。

二十年前是什麼契機開始創辦Tactical Tech的呢?「首先,你需要想像2003年,那時候的世界狀況是什麼樣子?當時的人有哪些希望和恐懼?那時的科技發展是什麼情況?Tactical Tech由Stephanie Hankey與Marek Tuszynski創立,一位是來自西歐的英國人,另一位是來自東歐的波蘭人。在2000年代初期,波蘭甚至還不是歐盟成員,旅行並不像現在這樣自由,當時歐洲仍在克服過去的共產主義遺留的問題,因此把這兩種不同的視角結合起來是很有趣的。兩位創辦人曾在不同地區,如東歐、前蘇聯、非洲部分地區等地工作,見證了科技如何被介紹給從未接觸過科技的人們,當時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正在建設網際網路。」那位來自東歐波蘭的創辦人Marek如此開頭。

創立初期的Tactical Tech,並沒有著重創意和藝術這些目前較為大眾熟悉的層面,而是聚焦在如何藉由新科技賦予權力給發展中地區的非營利組織團體。這樣的行動啟發來自90年代末期,人們對於網際網路如何解放人類、社會,並創造新的民主形式和自由表達的方式充滿了希望和想法。身處在當時的Tactical Tech認為如果不親自參與其中,就無法看到變化,因此在創立初期,Tactical Tech將替代科技推向了非營利組織的視野,並將那些有心提升非營利組織能力的組織和個人聚集起來,共同開發了工具,在群體間分享關於開源和開放式軟體、數位安全和非營利組織安全的知識,試圖學習前所未有的內容生產方式,以此建立資源和能力,讓組織、機構、個人和非正式團體能夠理解並利用新科技的正面力量。



開拓積極與大眾對話的平台管道


2008年是轉變的一年,金融海嘯造成許多公司的倒閉,存活下來的大科技公司發現數據的商業價值,情況開始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大科技公司建立了新的商業模式,運用消費者數據賺取財富,然而這些商業模式卻對隱私權構成了更大的威脅,尤其是對於那些積極參與政治活動2的人們。另一方面,大約也是從2008年開始,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自此科技的普及性無所不在,科技滲透各種大大小小公眾或私人生活中,如今幾乎難以想像能不依賴科技做任何事情。「你知道嗎,Wi-Fi曾被視為一個笑話,沒有人認為它會成功。而現在,幾乎一切都依賴Wi-Fi,甚至難以想像沒有它的生活」Marek憶當年。所以Tactical Tech決定擴張版圖與更廣泛的公眾交流,不僅僅是將其視為科技的消費者,而是讓人們理解科技並非中立,使用者需要涉入了解科技背後的運作。Tactical Tech開始透過一系列展覽、公共參與工作坊、具干預性和創意性的活動、批判性思考的輸出等這些更具吸引力方式,讓人們能夠透過玩轉科技來加深對其的理解。

《The Glass Room(玻璃房間)》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玻璃房間》最初是2016年至2019年間在柏林、紐約、倫敦和舊金山巡迴展出的大型展覽。每個《玻璃房間》展間都被設計成像是一家時尚的科技商店,但裡面沒有任何待售商品;相反地,觀眾可以在這裡自由且批判性地討論科技,並透過展出的物品探討數據、隱私以及人們與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之間的關係。


《玻璃房間》倫敦巡迴展,圖片由David Mirzoeff提供,2017年倫敦。

現在的《玻璃房間》有多款展出版本3:《The Glass Room Plus (玻璃房間Plus)》是專為大型文化活動而設計的大型展覽,包含藝術作品的展出、一個數據排毒吧台(Data Detox Bar)以及一個系列培訓計畫。《The Glass Room Community Edition(玻璃房間社群版)》相較於Plus採用輕巧且適應性強設計,是規模縮小、方便旅行的版本,適合在各種不同的場所,包括圖書館、學校、會議和地鐵站等設置。2021年曾在台北展出的《The Glass Room: Misinformation Edition(玻璃房間:錯誤訊息版)》是社群版的一部分,著重在社交媒體和網路上的各種真假難辨的海量資訊,如何改變我們閱讀和反應資訊的方式。這是最輕盈的版本,由一系列海報、互動應用程式和動畫影片組成,只要有牆面可以張貼海報、有平板及螢幕可以播放App跟影片,在任何公共或私人空間即可展出,目前已經有超過30種語言的翻譯版本。總結來說,《玻璃房間》曾在71個國家、813場展覽或相關活動的展出,擁有48萬人次參與紀錄。


《玻璃房間:錯誤訊息版》展覽2021年於台北C-LAB展出。

除了展覽形式的推廣,《Data Detox Kit(數位排毒工具包)4》是一份最親民、最符合日常需求、任何人都適用的數位資料保護指南。其內容包含很基本但需要被提醒的現代人必備常識,像是如何聰明有效保護數位個資、減少數位足跡以增加個人在網路上的隱私,還有其他維持數位平衡、不讓科技過度影響日常生活的方法,例如辨別資訊真偽、消費促銷推播管理等。《數位排毒工具包》同時非常好取得,在Data Detox Kit的專屬網站 5即可下載印出,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時常提醒自己養成數位好習慣。


2023年超維度在台灣的高中校園內舉辦數位排毒工作坊。



未來想要什麼


「最近幾年,我們開始專注於年輕人,尤其是12至18歲的青少年。我們為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設計了一整套內容,我們邀請他們直接跟我們合作,設計和定義這些內容,然後展示出來。這樣我們就能創造不同的空間來討論和辯論科技引發的問題,使科技不僅僅被教育者、年輕人或他們的父母視為問題或威脅。」Marek進一步說明Tactical Tech有兩大核心方向:一是與機構、組織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合作,進行科技環境的專門研究工作,試圖把握科技發展的脈動。在這脈絡下執行的有兩個專案,一個是「揭露隱形(Exposing the Invisible)6」,旨在推動調查作為一種公共參與的形式,涉及科技與其他層面的調查。另一個專案為「影響力產業(The Influence Industry)7」,專注於私營和公共部門如何使用科技在選舉、危機或特定情境中影響公眾意見。第二個方向則是製作展覽及其他創意性的輸出,像是工作坊等,這讓Tactical Tech更像是一個創意工作室,也是大眾認識Tactical Tech的主要途徑。而目前Tactical Tech在做的就是試圖將這兩大方向轉譯給青少年族群、向他們溝通。

為什麼鎖定12至18歲甚至是年紀更小的族群?身為網路原生代的他們,是人類史上第一批一出生就接觸各種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並在網路世界裡長大,是透過ChatGPT向世界發問,藉由社群軟體定義自己是誰的一群。當有小孩子下意識地划「窗戶(WIndows)」嘗試轉換視野時,我們知道現任所謂的大人經驗已經不完全適用於下一代。因此Tactical Tech最先把許多展覽和藝術創作轉化為與年輕人互動的形式,而開始了一個共同創作專案,名為「What the Future Wants(未來想要什麼)」 8,這個專案旨在與年輕人合作,首先讓他們探索手頭上的專案,讓他們使用被禁止使用的資源,然後再由他們決定如何討論這些問題。

《未來想要什麼》展覽佈置,照片由La Loma提供,2022年柏林。


Marek說:「我們關注的是首次能夠自主進入數位空間的年輕人。他們擁有自己的手機,開始使用社交媒體,這往往是他們脫離父母和教師監管、獲得獨立的方式之一。他們在這些空間中進行大量探索,接觸到許多不該接觸的內容,比如理論上不應該進入的網站,像是因年齡問題不該使用臉書等。因此,我們決定針對這些年輕人進行教育和指導。這不僅僅是我們的工作,還需要機構、組織、家長和教育者的共同參與。我們的目標是賦能這些群體,使他們能夠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對話。」這樣的做法源自於身為大人的世代不該對未來世代直接給予對或錯的決定,因為大人們的成長背景跟當下孩子面臨的狀態很不一樣。完全放任孩子接觸各種科技產品可能會引發很多危險的狀態,但是一味禁止也只會引發更大的誘惑與危險。因此Tactical Tech採取了更具探索性的立場,讓年輕世代了解我們的社交、學習和娛樂空間,是怎麼演變成像現在這樣被無所不在的科技所侵占的狀態,當他們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科技習慣和成癮、資訊污染、演算法歧視以及數據監控時,如何培養年輕族群具有獨立思考的主體意識,並問他們想要的是什麼?




邁向未來的七年


Tactical Tech目前正在推行的新策略將持續到2030年,Marek說:「這個策略雖然沒有特別正式公布,但已經內化於運作中。這次的策略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是多年來戰略的更新,更像是一種指導方針,指導我們應關注哪些技術以及其所處的脈絡。」根據Marek在其文章There Is Plastic In The Clouds(雲層中有塑膠)中指出,其中一個重要的脈絡是人類當前面臨的多種形式的危機,第一是科技主導與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樂觀想法;第二是已經成為每天的恐怖日常、具毀滅性的環境和氣候變遷。這些危機以不同方式重疊,無人能否認它們的存在,而且無處可逃。「我們不要忘記,這兩種加速顯然都是非常具體的父權制、殖民主義和榨取式世界觀的結果。因此,我們最終生活在一個有證據表明日本山區上空的雲層中存在塑膠污染的世界,而我們的數據雲中存在著資訊混亂,這是一種有毒的數位分身。」

不能否認科技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也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同時也帶來更多問題,尤其我們使用的工具、我們所處的技術環境、我們交流的對象,都透過科技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方式。然而科技並不是一個中立的空間,在越發複雜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認清科技帶來了可見以及隱形的新複雜性、AI的局限性甚至錯誤,並掌握理解新環境的素養。憑藉在科技與社會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將其與人們相連的實踐經驗,Tactical Tech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將應對兩個主要危機的交匯,重新思考如何在地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生活,並實現公正的轉型;需要與夥伴一起做更多的事情,累積跨越國界、經驗和專業的知識;需要就科技進行更多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討論,內容既要符合現實需求,更要具有前瞻性。




1. 專訪出處 https://blog.mozilla.org/en/internet-culture/marek-tuszynski-rise25-tactical-tech-mozilla/
2. 這裡所指的「政治活動」不僅限於政黨,而是指那些希望對社會、國家、地方或機構的發展方式有發言權的人。3. 《The Glass Room》資料來源 https://tacticaltech.org/projects/the-glass-room/
4. 《Data Detox Kit》資料來源 https://datadetoxkit.org/zh/home5. 《Data Detox Kit》下載來源 https://datadetoxkit.org/en/downloads/ 6. 「Exposing the Invisible」資料來源 https://exposingtheinvisible.org/7. 「The Influence Industry」資料來源 https://influenceindustry.org/ 8. 「What the Future Wants」資料來源 https://tacticaltech.org/projects/what-the-future-wants/9. There Is Plastic In The Clouds文章出處 https://tacticaltech.org/news/insights/there-is-plastic-in-the-clouds/


關於訪談者


Marek Tuszynski


Marek Tuszynski是Tactical Tech的執行董事兼聯合創始人,他是一位在科技與行動主義交叉領域工作的藝術家、設計師和策展人。Marek同時也是電影製片人、製作人、教師和挑戰者,其創意介入遍及電影、廣播到電視、書籍、展覽、公共空間和網路的各種媒介。在過去的30年裡,他一直在科技與政治、資訊與行動主義的交叉點上工作,探討在量化社會中的生活後果。2023年,Marek被Mozilla Rise25 Awards認可為積極塑造一個更具道德、負責任和包容性的網路未來藝術家和遠見卓識的領袖之一。





20 Something——科技藝術獨立組織調研計畫

贊助單位:
概念發起:鄭淑麗
策畫執行:超維度 Dimension Plus
調研編輯:陳品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