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sioma—盧比安納當代藝術組織
訪談與文字整理I陳品伊
11–11–2024
︎ 專題
︎ 20 Something
Aksioma—盧比安納當代藝術組織
Aksioma –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LjubljanaAksioma
英文中的「aksiom」指的是「公理」,指某種被認為是不言自明的事實或原則的意思。這個詞源自希臘語,通常用於數學和邏輯中,指一個不需要證明的基本假設或原則,所有其他定理和結論都可以從這些基本原則推導出來。然而對Aksioma而言,「aksiom」的字義是其次,在最一開始取名時,他們想的是一個順口悅耳的外國語名字。即使「aksiom」不盡然直接指涉Aksioma做的事情,但或許冥冥之中也暗意他們對於自己做的事是順其自然、不需要有什麼外在理由的發展結果。
Aksioma由來自阿根廷的Marcela Okretič與來自義大利的Janez Janša於2002年創立。九零年代畢業自米蘭藝術學校的Janez,來到斯洛維尼亞夢想以藝術家身份工作與生活,比起義大利的藝術環境多是透過高檔商業藝廊系統運作,對於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藝術家來說,斯洛維尼亞看似有較多政府補助,可以申請來發展自己的作品,走出商業藝術買賣之外的路。然而身為外國人的Janez沒辦法直接申請斯洛維尼亞的政府補助,他需要與在地藝術家合作,再藉由一名製作人整合他們的創作,以共同計畫名義去申請創作發展補助,並由製作人管理分配獲補的資金,以完成作品的製作。
在創作方面,隨著九零年代新科技的崛起與蓬勃發展,在斯洛維尼亞的工作與生活,讓Janez見識到周遭許多藝術家開始使用電腦、網路及其他新媒介創作,這跟他在義大利家鄉求學時期以傳統媒材為主的狀態相當不同。耳濡目染之下,Janez自然而然投入了科技與藝術之間的探索,一直到現在持續對網路如何劇烈影響人們各層面生活形態保持高度的好奇心。
在Janez以同樣合作方式創作出幾檔在斯洛維尼亞備受矚目的計畫,讓他在媒體上以及藝術圈成為稍有名氣的年輕藝術家之後,Janez得到申請成為斯洛維尼亞公民的機會,而他也趁勢取得了公民身份。「這讓我們開始思考,現在我們是否可以建立自己的非盈利組織,直接申請資金。我已經觀察過好多次製作人的職務內容以及運作模式,當時還是年輕學生的Marcela,也展現了她在規劃和完成專案的優秀能力,尤其是在申請和理解補助機制等方面,這讓她很適合擔任製作人工作。因此,我們決定我們需要自己去做這件事,以便採取更適合我們的方式管理資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最初成立Aksioma的背景,目的是能夠獲得資金,或者至少能夠申請資金,來製作我作為藝術家的作品。」Janez解釋。
接著,事情迅速發展,Aksioma開始考慮給其他使用相近創作媒介的藝術家或者親近投緣的朋友們提供機會,為他們開啟透過Aksioma製作作品的可能性。隨著經驗的增加,Aksioma越來越多地以製作人或製作工作室的角色來運作,進而發現到擁有固定展示空間的必要性。在多次被美術館等展館單位改檔期甚至取消,以及不被外界媒體重視到製作人角色的付出1,Aksioma在成立的六年後,決定打造一個專屬「Aksioma製作出品』的實體展示空間。
Aksioma
靈活的佈展與深入媒體藝術內容呈現
「於是我們找到了現在這個展覽空間。這個空間不算很大,但從一開始,我們就非常仔細地考量如何讓它非常靈活,以避免我作為藝術家所經歷過的那些困境,例如展場只能開關燈,然後把東西掛在牆上等基本展示。我以自己作品需要不同的展示可能性作為考量前提,讓Aksioma空間擁有一個基本的結構,並可以在未來進一步擴充,像是聰明地增添設備、燈光等。」Janez進一步說明。現在,Aksioma已經成為歐洲少數幾個擁有這種佈展彈性的空間之一。
這樣的空間讓藝術家們不再感到受限,讓他們不再只關注他們創作的物件本身,而是可以考慮到物件與展示環境之間的關係。「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利用這個空間來創造一種『沉浸式』的體驗,當你進入這個空間時,整個裝置就像在擁抱你一樣。」當然,也會有只想讓作品本身成為唯一焦點的藝術家,這種情況下環境就顯得不那麼重要。無論如何,Aksioma團隊經常花時間去考慮如何設置空間,創造不同的體驗,並以不同的方式設計展覽;也總是努力去理解作品的本質,然後與藝術家討論是否也願意在這些方面投入心力,如果藝術家也有意願,Aksioma團隊就會和他們討論,就擁有的資源,提出建議。
除了思考作品在實體空間的呈現之外,在內容策劃部分,Aksioma自2010年也開始了「Tactics & Practice」文化性計畫,有系統地規劃年度探討主題,藉由討論性的方式更新和擴展斯洛維尼亞的新媒體藝術教育,為處於不同職涯階段的創作者提供有用的工具和見解。這些活動通常會伴隨一個相關主題的展覽,再以講座、對話、圓桌會議、表演和工作坊等多種安排來深入探討選定的主題。
爬梳近三期的「Tactics & Practice 2」:「From Commons to NFTs 3」從九零年代的公共財脈絡批判性探討2022年NFT急速竄出檯面但也曇花一現的泡沫化現象;2023年探討「規模 4」如何影響人們應對複雜性的能力、看待世界的方式,對於超出或低於人們視覺和互動能力的現實又該如何應對?並在納米材料與空中技術、聲波與全球範圍的計算、光學工程與能源網絡、微芯片與全球變暖、H₂O 分子與 AI 訓練數據集、日常生活習慣與全球政策之間找尋相互影響的關聯。
Tactics & Practice #13: From Commons to NFTs
Tactics & Practice #14: Scale
2024年以「(Un)real Data – Real Effects 5」為題,討論數據的模糊特性如何成為影響現實世界結果的工具。隨著當今已成為數據驅動社會,數據的自動收集是大多數技術和設備的內在組成部分。這意味著今天我們與技術的互動大部分都會生成數據,而這些數據反過來又影響人們的世界:設備告訴我們睡眠質量、預測我們喜歡的餐館和商品。然而,數據系統也塑造了我們閱讀的新聞、我們被允許穿越的邊界,以及我們能成功申請的工作。那麼當人們將自動決策建立在數據之上時,人們的決策是基於事實還是虛構?
Tactics & Practice #15: (Un)real Data – Real Effects
彈性靈活的實體展示空間加上用心策劃的深入內容,鞏固了Aksioma很特定的形象,讓他成為盧比安納專注於探討網路科技/人與社會/藝術之間各種影響的專門場域,讓人們想到Aksioma,就能期待去那空間可以得到哪種藝術類型的展示,且獲得品質保證的思辨內容。
二十年來的挑戰、轉變與期許
在提Aksioma過去二十年面臨的挑戰前,讓我們先了解一個名為Janez Janša, Janez Janša, Janez Janša斯洛維尼亞藝術團隊的行動計畫:「2007年,三位藝術家加入了保守的斯洛維尼亞民主黨(SDS),並正式改名為該黨領袖、斯洛維尼亞總理的名字『Janez Janša』。雖然他們因個人原因改名,但他們的生活和藝術之間的界限開始以多種出乎意料的方式融合在一起。6」
Janez Janša, Janez Janša, Janez Janša, Identity Cards, 2007
藝術家藉由改自己的姓名,將自身主體與斯洛維尼亞的政治與未來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其中一個藝術家即是身為Aksioma創辦者的Janez Janša。政治人物Janez Janša曾在2004年至2022年三次出任斯洛維尼亞,即便不是總理職位時,仍為具有龐大的政治影響力的黨魁。加入民主黨並改名為Janez Janša的藝術行動,在保守政黨掌權時,很容易被解讀具有挑釁意味,也因此讓Aksioma在申請公部門補助時遭受到一些阻力甚至是刁難。
除此之外,隨著疫情、戰爭等造成的通貨膨脹,現在製作一檔計畫所需的成本比起往年更高了,導致當下整體的政府藝術補助也越顯越緊縮,對於非營利組織如何維持經營更是大挑戰。然而疫情也帶來了轉機, 疫情時讓Aksioma有時間思考不同的文化生產形式,不僅僅是持續先前那種一場接一場不停歇的展覽生產節奏。Aksioma開發了線上的討論性節目,也製作了一系列的線上演講,得到成效非常好,因此接著更進一步投資了綠幕設備等設施,持續性的投入線上的內容生產,而非只是將線上形式當成疫情期間不得已的備案。「這次經驗為我們開闢了一個新的視角,我們發現我們其實有心發展這類討論性節目。即使這類內容已經存在於 Aksioma,但以前只是生產的一部分,範圍相對有限,現在它在我們的運營中變得更加核心。」
經過二十年來的摸索與嘗試,Aksioma不再像剛開始時走一步算一步,現在更學會了如何提前規劃未來五年的發展策略。對於未來二十年的期望,Aksioma希望的是創造更多機會,繼續不斷地做對個人發展具有挑戰性的事情,而不是把工作變成例行公事;持續學習新東西,或者更新對某件事的看法。
兩位創辦人意識到未來不可能再什麼事情都自己來之後,同時也希望為其他人創造機會,因此在幾年前開始邀請年輕一代更積極地參與Aksioma的計畫,2014年首度創辦的U30+ 7即是提供給斯洛維尼亞年輕藝術家實現作品製作的機會。在2023年的U30+計畫,更首次邀請相對年輕的策展人來挑選內容,並跟進和策劃這些內容的發展。Janez說:「邀請年輕人加入並不是讓他們孤軍奮戰,我們始終參與會議與討論等。Marcela 一直負責財務管理,而我在必要時提供指導,同時保持自由空間給他們。」
這樣的轉變對Aksioma以及與其合作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Aksioma將累積來的經驗傳授出去,逐漸成為了某種形式的導師,帶著年輕人完成工作,同時確保工作品質。而年輕的藝術工作者則是有自由的空間可以嘗試,有前輩可以尋求建議,甚至分享專業領域的人際網絡,為未來開闢更多可能的機會。
1. 原因可能是,對於不熟悉藝術作品製作流程的外界來說,製作人的工作內容不像藝術家或是策展人這麼清楚好理解,常常作為幕後推手的他們,其投入的心力也相對不容易被外界看見。
2. 資料來源 https://aksioma.org/tactics.practice
3. 資料來源 https://aksioma.org/from-commons-to-nfts/
4. 資料來源 https://aksioma.org/scale/
5. 資料來源 https://aksioma.org/unrealdata/
6. 資料來源 http://janezjansa.si/
7. 資料來源 https://aksioma.org/u30
關於訪談者
Janez Janša & Marcela Okretič(照片中右方兩位)
Janez Janša - Aksioma藝術總監與共同創辦人
Marcela Okretič - Aksioma製作人與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