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加密貨幣運動



The Real Crypto Movement


文|丹尼斯.「亞羅米爾」.羅伊歐(Denis “Jaromil” Roio)
譯|王聖智


04–30–2022

︎ 專題
︎ NFT


亞羅米爾的ascii藝術


「最強大的力量,亦即那些我們最感興趣的力量,與現代性並不處於一種鏡像與反面的關係。相反地,它們沿著橫截線軌道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不該斷定它們反對一切現代與理性的事物;事實上,它們正在創造理性與解放的新形式。」
——安東尼奧.奈格里(Antonio Negri)與麥可.哈特(Michael Hardt),《大同世界》
(Commonwealth),2010 年

自從比特幣(Bitcoin)在大約十年前打破了關於貨幣的禁忌之後,加密貨幣領域也發生了許多事。我將在這篇短論中探討當今出現的一些科技政治(techno-politic)手段與許諾。我的見解與直覺來自於早期參與密碼龐克(cypherpunk)地下次文化的經驗。在此脈絡下,我曾編寫比特幣核心代碼,並為其開發提供建議,我幾乎是在無意中寫出後來成為 《比特幣宣言》(Bitcoin Manifesto)的內容,我也發表過若干比特幣代碼的早期分支。在比特幣初獲成功之際,我們之中有幾個人便預言 「山寨幣」(alt-coins)[1]很快就會出現:我在當時是使用 「區塊鏈」(blockchain)這個詞彙來表示技術棧(technical stack)的先驅之一,技術棧使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發展成一個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網絡,同時預見了該網絡在能源、藝術與公證等非金融用途領域的發展。

本文之目的並非提供歷史性的記述,而是分享我如何看待通稱為 「加密貨幣」 這種東西的未來發展。隨著非同質化代幣(NFT)在數位收藏品市場中掀起的熱潮,加密貨幣的炒作可能在 2022 年達到超現實的高峰。
我也將為一場全球運動的倫理指出一線希望,該運動的意識形態對科技的未來發展將有重大影響:我將藉由這份文件指出,真正的加密貨幣運動並非拉斯維加斯的反社會者展銷會,而是當今加密貨幣時代裡為了做出改善而重複進行的共有財(commons)運動。

我將透過若干有爭議的理由來表明,某種科技支撐著當今對虛擬資產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的超金融化(hyper-financial)開發利用,如今,對抗政府與大型企業全球性腐敗的運動方興未艾,而該科技對於這場運動仍具有使用價值(use value)。



從地下反叛到全球貨幣


對維基解密組織(Wikileaks)的封鎖——一個著名的金融不公正事件——催生了 「加密貨幣運動」。以下是一段發布在他們網站上的通訊紀錄:


自 2010 年 12月 7日起,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VISA公司、萬事達卡公司(MasterCard)、PayPal,以及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對我們強制執行專斷且非法的金融封鎖。此次攻擊使我們損失了 95% 的收入。[…]這項封鎖相當不負責任,而且未公開,欠缺民主監督與透明性。美國政府找不到把維基解密組織列入美國金融封鎖名單的合法理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已公開批評對維基解密組織實施的金融封鎖。[…]這項封鎖在我們與我們的支持者之間豎起了一道牆,阻止他們加入與捍衛他們選擇的志業。它違反了許多州的競爭法與貿易實務立法。它專斷地挑出一個未曾在任何國家有違法行為的組織,然後切斷該組織在每一個國家的金融命脈。[…]在美國,我們的出版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護,許多受人尊敬的美國憲法專家也已多次證明這一點。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C. Geithner)於 2011 年 1 月宣布,沒有理由將維基解密組織列入黑名單。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針對維基解密組織或其工作人員的裁決甚或指控。


這項封鎖是針對 「電報門事件」(cablegates release)(亦即維基解密網站公布大量美國外交機密文件)的即時反應。儘管維基解密組織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力讚賞,包括金錢捐贈,這個事件卻讓美國許多有權勢的人物心中頗為不快(維基解密組織可能是用許多方式打擊了美國的軍事工業複合體)。當電報門事件的媒體浪潮迴盪在全世界的螢光幕之際,萬事順卡公司(Maestro)與 Visa 公司等國際金融交易寡頭在沒有法律授權或法院命令的情況下,直接阻擋對維基解密組織的捐款。維基解密組織則遮蔽了自身註冊的網際網路域名(在瑞士註冊的域名除外)。




這對比特幣的發展而言是一個顛覆性的事件:有幾名駭客就在那期間採用了比特幣。從上圖可見,比特幣的迅速發展是在 《富比世》(Forbes)雜誌首度在主流金融舞台上推廣這項計畫的五個月前開始的。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利潤驅動的利益如何分裂這場運動:一部分投注於詐欺和投機,一部分致力於政治變革,另一部分則專注在推進金融資本的長期目標。隨著以作為全球資本主義資產的加密貨幣來精心規劃的金融資本投資越來越多,推進金融資本的長期目標在過去十年間也流行起來。金融界利用這項技術的方式並無任何扞格之處,而且在這麼做的同時,歷史正被小心翼翼地改寫,避免讓人聯想到導致比特幣成功的真實事件。金融業透過源源不絕的貿易展覽會模仿其綜合領導力的存在,藉此刻意規避維基解密計畫領袖朱利安.亞桑傑(Julian Assange)的公眾形象。

「加密共有財運動」(crypto commons movement)的技術設備正被用於服務它想摧毀的那些勢力。在主流與行銷驅動的領域,我們可以觀察到如 「特斯拉代幣」(Tesla Token)透過社群網路廣告呈現之類的操作:僅透過高風險加密貨幣投資的銷售便反映出華爾街已經在做的事。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越來越多類似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Meta,以及蘋果(Apple)的超大型企業正在挑戰法規與創造加密投資代幣,這些代幣的主要特徵可能只是便於進行全球金融投機部署。
然而,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加密共有財運動誕生於地下,並且能與世界各地的廣大群眾共享其倫理基礎:加密共有財[2] 運動。


去中介化與對等式網路意識形態



「無政府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系統,交易成本是其主要問題之一。但數位革命改變了人類歷史上原本不變的兩個政治經濟面向。在網路世界中,所有軟體均無邊際成本,而社會協調成本到目前為止已大幅降低至允許大規模與高度多樣化社會群體的迅速形成與解散,並且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伊本.莫格林(Eben Moglen),1999 年


直到十年前,人們還認為「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與網際網路科技的採用會驅動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如今,加密技術(cryptography)之採用為這場運動提供了更新的策略。

許多追隨對等式網路(peer to peer, P2P)意識形態的免費軟體開發者與積極分子,其核心目標之一是依循對等式網路架構模式以消除中介者。在某些預見這類跨社會變革的經濟與政治敘事中,這個現象被標示為 「去中介化」。今日大多數的通訊都以數位形式進行,與此同時,它們所需的基礎設施無處不在,而且日益通用,讓人們能夠彼此連結。大多數的私人互動都是由平台供應商作為中介,這種中介在效率與責任方面皆被視為不必要的成本。除此之外,當中介機構如同 「黑箱社會」(black-box society)那樣遵循潛規則(演算法)運行時,參與者和他們所順從的治理(governance)之間便存在著不公平的關係,這種關係往往隱藏在商業秘密與強制性「使用者協議」背後。

然而,科技的進步使其自身變得更為複雜,為了處理科技複雜性的問題,中介便有其必要。對等式網路的潛力來自無處不在的個人資訊設備,但日益複雜的科技抵銷了這種潛力,使人們陷入困境,唯有全球寡頭壟斷平台的服務方能滿足他們不斷增加的需求。單層或多層應用程式都是這樣建立的,亦即遵循 「創業經濟」(startup economy)模式,以索取金錢與個人資訊為代價來提供服務。

按目前的規模來看,這個情況很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如今,加密共有財運動能做的是採用加密技術,為互相通訊的對等用戶提供一個在集中層之上、甚或獨立於營運商之外的自主隱私層。
點對點加密技術(end-to-end cryptography)已在集中式基礎設施和隱私設計應用平台上被大規模採用,如 WhatsApp 或 Signal 等大量使用的服務和關鍵任務服務。點對點加密技術是一種對資訊進行編碼或封裝的方式,讓信使只能傳遞而永遠無法讀取該資訊。這種讓傳遞者無法讀取所傳遞內容的方式亦減低了他們的責任。

儘管如此,大多數時候,透過行銷來吸引人們注意力的產業驅力催生了截然不同的網路通訊配置,在其中,平台供應商同時採取廣告策略與內容比對(content targeting)技術(由平台供應商所知的對等用戶私人資訊提供支援)。到目前為止,監管部門的干預措施一直使平台供應商負擔額外的責任,例如強制要求內容審核(content moderation,或內容仲裁),而非使平台供應商去中介化和無法讀取傳遞的內容。

如此一來,對於今日的加密共有財運動而言,去中介化只是一項天真的挑戰:我們必須仔細改造如此理想主義的概念,方能在考量基礎設施不同層次的各種所有權與責任之情況下,重塑通訊平台的運作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塊鏈平台」 ——亦稱為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 即為一種無法讀取其所承載內容的基礎設施,為所有參與的對等用戶提供不可變儲存(immutable storage)和可驗證的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



「代幣工程與分散式自治組織正在破壞舊世界的基礎結構。集體、階層與僵化乃舊世界的特徵。而這個新世界是豐富的、熱切的,而且充滿創造力。」
——
暗黑金融宣言(Dark Finance Manifesto)


所謂的分散式自治組織(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是在加密共有財運動的初期階段,為去中心化且使用假名的股東群體服務的治理手段。這類組織由於完全獨立於中心化的基礎設施之外,所以被認為是自主的:唯有獲得認可的參與者,方能透過加密技術(而非透過平台執行的慣例)參與封閉的、可由區塊鏈平台(分散式帳本技術)提供支援的決策過程。
在實務上,分散式自治組織就如同群眾募資平台,允許投資者參與基金的治理。
分散式自治組織這項概念假定所有股東都能取得分散式帳本技術,讓成員能夠以分散且異步的方式對集體決策與交易進行投票。投票可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進行,也可以採取更複雜的治理規則,例如依照每一位投票者對該計畫的投資或承諾比例來決定他們的權重,這種權重除了財務股份之外,還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衡量:從使用簡單的時間銀行(time-bank)來採取不同的信譽和授權系統,到更複雜的 「信念投票」(Conviction Voting)治理模式。



讓我們觀察一下加密共有財運動歷史精神的明顯痕跡:「亞桑傑分散式自治組織」(Assange DAO)是現存最富有的分散式自治組織,這並非巧合。這是一項由亞桑傑的家人與瓦烏.霍蘭德基金會(Wau Holland Foundation)共同推動的倡議,旨在為亞桑傑的官司募集辯護資金。

限於篇幅,本文並未描述這個特定分散式自治組織的治理動態,而其常見問題應被視為相關主題的最終資訊來源。簡而言之,「亞桑傑分散式自治組織」 的任務是籌措亞桑傑的官司費用,它計畫透過群眾募資拍賣的最高出價來抬高其非同質化代幣義賣的價格。該組織透過第三方保管服務(建立在以太坊[Ethereum]上、由一個集中式組織管理的 Juicebox),採用以太幣(ETH)作為加密貨幣,向捐款者保證該組織智慧型合約(smart contracts)的良好執行與技術可靠性。該組織為表示感謝,每一位捐款者都會收到一枚僅在此場合鑄造的新貨幣((JUSTICE),其價值與該組織基金成固定比例。擁有) JUSTICE 的人受邀經由一個網路論壇以及在 Discord 上的文字語音聊天頻道進行互動,以決定對該代幣以及作為儲備的剩餘資金之治理。這樣的治理是由包括該組織的一些出資人和新獲選的社群成員在內的董事會所推動的;參與會議的人數相當多,或許甚至超出該董事會或該平台技術設計所能實現的包容性互動。
該組織和其他大型分散式自治組織有一項值得注意的結果,亦即科技本身(無論是徹底去中心化還是部分去中心化)並未解決大型分散式治理模式所帶來的諸多挑戰。

當今絕大多數分散式自治組織平台均訴諸半集中式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來為其資產提供保管服務,並協助它們克服必要之加密設置日益增加的複雜性。分散式自治組織治理的特徵取決於複雜的「智慧型合約」集合,這些合約是以唯有技術菁英才能理解的程式語言編寫而成。「Discord」 是分散式自治組織最常採用的通訊渠道。它是一個專有集中式平台,起初在遊戲玩家社群之間流行,但它不利於加密共有財運動的對等式網路目標,它為大部分相關辯論和人類溝通過程提供軟硬體支援,而這些辯論和溝通過程乃制定投票決策之基礎。

對加密共有財運動而言,重要的是跨越幻想破滅階段,並從當下的錯誤中學習。對於分散式自治組織模式,我們必須在文化混雜、多語言的大型分散式網絡之治理術(governmentality)方面進行更多研究與開發,因為既存的社群網路模式在促進有意願的參與者帶領決策方面表現不佳,而且亦未提供設備協助參與者大規模解決這項挑戰。


智慧型合約的真面目



「 『智慧型』 是魔法/魅惑/詛咒的委婉說法(不幸的是,它往往意味著詛咒)。」
卡勒卜.詹姆士.德立索(Caleb James DeLisle)


「智慧型」 這項概念的模糊性源自於無盡技術炒作中的語意濫用。因此,人們經常會合乎邏輯地問道:「智慧型」 究竟是什麼意思?

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討主流區塊鏈技術如何界定所謂的 「智慧型合約」。「智慧型」 的特徵與所使用的語言較無關聯:它並非執行能力的直觀感受或對外展現。一項有根據的猜測可能會使人們認為,「智慧型」意指合約考量不同情況與適應這些情況的能力,或是指合約語言與人類語言在語法上的相似性。然而,「智慧型」 這個委婉的說法似乎用得不恰當,因為它並非表示機智、直覺性、適應性,或易於使用等特徵。

為了將這項足夠先進的科技與魔法區分開來,我在此界定 「智慧型合約」 最主要的內涵:它是可在去中心化運算網絡上進行確定性運作的位元組碼(bytecode),能夠抵抗惡意指令,可藉由再現性與對等式網路共識來驗證其執行結果。

我將簡要地解釋上一段話所使用的術語,並且具體說明它們的意涵。
確定性(determinism):在運算過程中,未知的隨機值永遠不會被混合,因此,給定相同的資料輸入,在任何機器架構的任何執行情況下,總是可以得到完全相同的輸出。這也意味著,「執行」 是 「可複製」 的過程(亦可定義為可再現或可逆),並且可以被驗證。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沒有執行的中心點,因此任何執行代碼的機器在陳述執行結果時,將與其他機器擁有同等的權力。共識演算法將透過確定性的運算來加權結果,最終克服差異,並排除異常值。

惡意代碼(malicious code):代碼的執行意圖不明,它甚至可能旨在消耗整個機器網絡的資源。所有代碼都必須被執行:機器必須限制代碼執行的條件,例如限制運算週期,來保護自己不受惡意代碼攻擊。


讓我們把這個設計設想成一小串形式與功能。


執行/功能         |   基礎設施/形式
去中心化                                           (虛擬)機器
抵擋惡意                                               有限執行
確定性                                                    再現性
 

這個配置具有重要的經濟與政治意涵,主要是藉由虛擬化(virtualization)和可攜性(portability)來分隔基礎設施(生產工具)與應用(執行邏輯)。用馬克思主義的術語來說,擁有執行 「工作」 所需的基礎設施的所有權,才能從工人身上提取附加價值。如今,各種基礎設施在執行工作方面產生互用性這項事實——至少在理論上——改變了財產和權力之間的關係。這可能唯有在該基礎設施的運算需求較小的情況下才是真的:比特幣挖礦是一個明確的例子,說明基礎設施需求的增加導致集中化,並與外部生產鏈(例如硬體製造)的所有權密不可分。

「智慧型合約」 一詞背後的創新性,在於以合約語言和虛擬機器作為建構區塊,使平台基礎設施擴展至巨大規模,同時提供先進加密運算功能,以可程式化的方式密封內容。

有鑑於此,更多群眾接受加密貨幣所提供之可能性的步伐有多慢,應已顯而易見。非同質化代幣透過實行從簡單公證加密貨幣合約(simple notarization crypto contracts)借來的人造財產概念征服了藝術界。

加密共有財運動對於非同質化代幣的辯論興趣缺缺;也許這樣的辯論暗示我們去批判性地反思作為商品化洗錢市場的主流藝術界,或是娛樂產業在降低邊際生產成本之同時合成數位商品的力量。我相信,要看到更多基本的加密貨幣創新進入主流市場和利基產業領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金融業針對投資者的推介活動似乎麻痺了人們的集體想像力,非同質化代幣現象向藝術界洩漏其反社會性,唯一的價值是讓人們認識一些沒沒無聞的藝術家與藝人。


Web3 及其發展的挑戰



「資料共有財與科技主權的論述啟發了 『Zencode』 這項計畫。本計畫既定目標是提高人們對於其資料如何被演算法處理的意識,以及協助開發者創造符合隱私設計原則的應用程式。」
Zencode 白皮書(Zencode Whitepaper)


至此,我已說明了決定加密共有財運動目標的社會政治背景和一些重要挑戰與特徵。現在,我將完成這面拼圖,來界定所謂的 「web3」 平台。
為避免離題,我在此撇開 「web3」 的語源學定義,那得從網際網路時代如何與不同的 「web」 版本產生關聯談起。
對於所有瞭解分散式帳本技術如何運作的人而言,「web3」 軟體架構行銷品牌的真實意涵是顯而易見的:它指的是一個能夠執行分散式運算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完全由參與其中的對等用戶提供軟硬體支援,並且毫無阻力地擴展。

在 「web3」 中,一個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有四個核心組成部分:

一、對等式網路層
二、共識演算法
三、虛擬機器
四、不可變帳本

接著,有兩個可選擇的組成部分,主要與狀態持久性(state persistence)相關:

五、(非強制的)對等式網路分散檔案系統
六、(非強制的)以預言機(oracle)對舊版資料庫進行公證

在此基礎設施之上,「智慧型合約」 依腳本執行相當簡單的功能,最常見的建構區塊(基元[primitives])包括:

– 驗證:簽署(單一或多重)與查證
– 存取:存取控制表單與所有權
– 治理:投票與時間鎖
– 跨鏈:原子交換與多層區塊鏈溝通
– 財務:代幣交易、授予、分期付款、借貸/手續費、權利金等等

所謂的 「web3」 構成了創建與執行應用程式的一個新條件:它將平台的責任與在平台上執行的內容分開,歡迎來歷不明的對等用戶加入平台的執行,從而擴增平台的運算能力。與加密貨幣平台的金融化面向一樣,這些對等用戶的動機是以他們的運算週期來交換支付給他們的「交易費」。

然而,這一切都要付出代價:由於必須在正常腳本上添加一層加密技術複雜性,因此開發起來相當困難。對於知曉加密技術基本概念的玩票開發者而言,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與多方運算(multi-party computation)等先進加密技術的出現,使得開發過程變得更為困難。我們無法僅以「交易速度」這種量化方式來衡量分散式帳本技術發展當中真正的軍備競賽:我們還必須考量開發者的經驗與促進作用,人類行為者再次扮演關鍵角色。「web3」 應用程式的興起突顯出虛擬機器的功用,並且促使我們權衡語言複雜性的重要程度,畢竟它讓分散式運算成為可能。

舉例而言,為了保護參與者的隱私或投票的秘密性,我們不能僅增加一個計數器或匹配資料庫上的識別符,而是必須在一個「加密技術維度」上執行分散式、完全確定的運算,並且應用它:

– 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在計票前隱藏投票狀態
– 零知識證明,在驗證投票者之同時隱藏他們的身分
– 簡單同源性(simplicial homology),每位投票者只能投一票
– 快速彩虹表雜湊(fast rainbow-table hashing),計算投票結果

當今資通訊領域的任何企業家都知道,找尋有經驗的開發者比找尋客戶還要困難:儘管技術教育的機會不斷增加,也很難想像大型科技產業趕得上技術複雜性增加的速度。

「web3」 目前的局限性是利弊互見:可開發應用程式的簡單性,及其開發過程中更高的質化複雜性。這項局限,加上由炒作驅動的運算代幣市場,是使開發成本至少在今日居高不下的原因。


與加密貨幣共存


到目前為止,我所寫的內容應該清楚表明,憑藉加密貨幣設計模式,一個應用程式的完整性及其結果可與運行它的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基礎設施完全分離,從而打消所有參與者對輸入、運算過程,以及輸出之正確性的疑慮。

在加密貨幣中運作,並不意味著「自由」(倘若我在這裡潑了大家一盆冷水,還請見諒),而是轉向將基礎設施去物質化(de-materialize)為代碼的可證明運算這種新信任模式。代碼的特質比基礎設施的特質更加重要,此外,從勞動的角度觀之,開發者的角色比系統管理者的角色更為關鍵。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項科技的「自由」,是指將執行運算的虛擬機器抽象化的可能性,並且輕鬆地把它遷移到多個分散式帳本技術基礎設施上,在乘著加密貨幣浪潮之同時,打破先前的產業組構不斷積極複製的孤立。
加密貨幣的優勢不在於速度或效率,而是在於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之間新的、較低風險的,以及可擴展性較大的相互依賴、信任與責任。然而,這就是 「網路的未來」 嗎?

我不會這麼說,但這是一個新的機會,對於那些在願意聯合提供可擴展基礎設施的對等用戶之間不易建立信任的用例來說,這個機會相當便利,值得進一步開發。舉例而言,在物流方面,透過不同公司的運作過程追蹤貨物;在循環經濟情境中,透過複雜的再利用圖表追蹤零件的數位產品護照;由於電廠檢查員與現場工人各自持有的放射能劑量計可能顯示不同的數值,所以可以用在核保障的不變性、時間戳記,以及可稽核性。
從應用程式抽象出來的基礎設施集體所有權與較小的責任,為平台合作主義(platform cooperativism)提供了政治機會;然而,這樣的設置所具備的功能性遠遠不夠先進與高效,無法運算複雜的應用程式,今日的 Uber、Airbnb,或 Deliveroo 便是如此。
另一方面,這樣的平台架構很難在必要時承擔責任,也不會禁止非法服務:「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的主張正是經營徹底去中心化且其業務不會遭到關閉的金融交易所。

再者,加密共有財運動的未來已超越了金融應用程式:這些金融應用程式只是去中心化服務發展的廣泛未來可能性中出現的第一批用例。就如同比特幣的例子一樣,第一股驅動力總是來自法律框架邊緣,而這可能很快會促使監管機構做出我不建議的危險舉措:亦即在開發軟體的過程中確定責任歸屬,而非執行它,並將它作為服務來運行。



解開我的區塊枷鎖


「月球龐克(Lunarpunk)更像是一座森林。濃厚的加密層保護著部落,並且為受迫害者提供庇護所。樹林成為一道關鍵防線。月球景觀一片漆黑。但它們也生機盎然。」
仙女資本(eGirl capital)

在某個反烏托邦未來,「軟體盜版」(software piracy)一詞可能會獲得全新的意義,這將取決於加密公共財運動,以捍衛去中心化系統開發者的自由,就像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一樣,在說了下列著名的最後一句話之後,便恰當地選擇隱藏自己及其真實身分:

「維基解密已直搗馬蜂窩,而蜂群正朝著我們湧來。」
—中本聰,2010 年 12 月 11 日

若要對開發者發動審查戰爭,那麼可能需要一種全新的 「月球」 軟體授權,或許完全不需授權:只需要由匿名開發者集體維護的公共領域軟體。
然而,這種負面情境並非我們應該感興趣的唯一情境。「基礎設施即代碼」,這個在科技產業的「devops」 角色之間流行的術語暗示著,語言的創造性與系統管理機構操作平台基礎設施的傳統角色相比時,前者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我相信加密共有財運動有一個明確的使命:形塑與捍衛資訊科技平台在財產邏輯之外的科技政治演變。去中心化資訊架構之匿名集體所有權的新條件,要求我們理解運算民主(computational democracy)的新倫理意涵。
對加密共有財運動而言,程式語言無條件的可及性與治理術也將日益重要,甚至比現今免費的開放原始碼實踐更加重要。


「[…]越來越多經濟活動的虛擬化不僅挑戰了現有的國家監管機器,也挑戰了日益仰賴新科技的私部門機構。推至極端,這可能預示著一場醞釀中的控制危機,而我們卻對其缺乏分析性字彙。」
薩斯基雅.薩森(Saskia Sassen),1996 年


「分析性字彙」 之目的應為使人類理解機器如何在愈趨複雜的配置中運作。但不幸的是,大多數產業與公開研究的努力卻被推向相反的方向:亦即讓人類在源源不斷的 「人工智慧」 科技中被機器理解,這些科技征服了人類的勞動力來滿足機器學習,從而維持自身的存續。
作為一個命題式的結論,我想要分享一下我認為加密共有財運動能夠超越金融賭博或數位財產歸屬等應用的幾種方式。

加密共有財運動的理想將是讓人類理解機器:設想模控學(cybernetics)領域的新信任模式,並反擊集中式黑箱治理的統治地位。加密共有財運動面對的挑戰是為可複製的運算創造確定性條件,並執行其運作模式可經科學證明、以簡單方式溝通,以及民主式辯論的演算法。異議演算法(algorithms of dissent)。

我已在這個領域鑽研十幾年,緊接著上述加密共有財運動願景之後,我對這項任務與加密貨幣的發展做出下列貢獻。

第一項貢獻是與 DECIDIM 和 Platoniq 協辦的 Dyne.org 基金會,旨在採用科技政治途徑來改善集體治理方法,讓大量群眾參與,促使他們成為選民,做出有意識的選擇,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以及增進社會的自由、正義與和平之總體條件。作為這趟旅程的一部分,我們參與為義大利民主黨經營全國性平台「民主廣場」(Agora’ Democratiche)的挑戰,並從中獲得大量的線上經驗與現場經驗,從而完善我們的意圖,準備好以可靠的方式應付新的挑戰。

第二項貢獻是開發了 Zenroom.org,那是以職人精神編寫細節的免費開放原始碼軟體虛擬機器。這部微小的虛擬機器可以相當有效地運行於任何機器、低功耗晶片,或瀏覽器上,並使用類似人類語言的Zencode 進行編程,目前僅翻譯成英文。Zencode 是一種旨在讓人類理解的智慧型合約語言,它能夠運算先進的加密技術功能,例如與比特幣和以太坊 2.0 相容的零知識證明與多方運算。

第三項貢獻是開發了數位產品護照,以安全、便攜,以及去中心化的方式追蹤材料流和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這項計畫的用例完美解釋了其實用性,遠遠超出循環經濟或分散式設計等簡單的金融應用。

如今,我們已賦予自己金融自主權,我們需要一場遠超出金融應用範圍的加密共有財運動,並且聚焦於永續性與正義,改進在社會組織與機構中處理信任與複雜性的新方式。正如現代自由主義思想誕生之際所設想的那樣,我們必須賦予自身與後代進步的自由,並賦予每個人創造的權利,發展不以教條與謊言欺騙人類的環境。


「缺乏檢測謊言手段的社群,沒有自由可言。」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譯按:
[1] 又稱為競爭幣,亦即除了比特幣以外的所有加密貨幣,作為比特幣和傳統法定貨幣的替代品。
[2] 原文以首字母大寫強調(the Crypto Commons movement)。


作者簡介


丹尼斯.「亞羅米爾」.羅伊歐(Denis “Jaromil” Roio)



丹尼斯.羅伊歐以其駭客暱稱 「亞羅米爾」 而聞名。他創建了Dyne.org、Devuan GNU+Linux 發行版,以及許多在世界各地使用的軟體。亞羅米爾發表了有關 「演算法主權」(AlgoSov.org)的博士論文,並於 2009 年柏林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獲頒維蘭.傅拉瑟獎(Vilém Flusser Award)。他在同時期領導荷蘭媒體藝術學院(Netherlands Media Art Institute)的研發部門長達六年。


English:
https://www.makery.info/en/2022/04/30/english-the-real-crypto-movement/


「從共有財到 NFTs」 中文報刊出版計畫

計畫發起 | 鄭淑麗、史鐸德、夏多內
專文撰寫 | 菲利克斯.史鐸德、四方幸子、米雪兒.卡斯普札克、丹尼斯.「亞羅米爾」.羅伊歐、康妮莉亞.索爾法藍克、賈雅.克拉拉.布蕾克、李紫彤

編輯策劃 | 超維度互動 Dimension Plus
英文翻譯 | 黃亮融、王聖智
執行編輯 | 陳美璇、陳品伊
視覺設計 | 劉醇涵

本出版計畫系列文章中文翻譯由超維度互動 Dimension Plus 支持,並由維度協力於網路刊載中文數位版本。